4大付费频道关停 中国不适合付费市场?
发布时间:2025-04-09 03:10:4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摘要:据了解,时代付费系列频道由天津时代天创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制作播出,独立进行成本核算和项目投入,其中天津电视台占51%股份,北京新时尚视界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占49%股份,对外投资付费频道集成平台鼎视传
。
摘要:据了解,大付道关时代付费系列频道由天津时代天创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制作播出,费频付费独立进行成本核算和项目投入,停中其中天津电视台占51%股份,适合市场北京新时尚视界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占49%股份,大付道关对外投资付费频道集成平台鼎视传媒。费频付费
近日,停中有业内人士向常话短说小编爆料,适合市场《时代出行》、大付道关《时代风尚》、费频付费《时代家居》、停中《时代美食》等4大付费频道(以下简称时代4频道)出现“饼图”画面,适合市场也就是大付道关通常说的停播。此外,费频付费搏击高清高清频道也已经停播。停中
查询相关信息可知,时代4频道及搏击高清在很多省市的有线电视网络都有落地。频道停播需要事先向广电总局相关主管部门报送相关流程和手续,本次时代4频道自行停播比较突然。
据了解,时代付费系列频道由天津时代天创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制作播出,独立进行成本核算和项目投入,其中天津电视台占51%股份,北京新时尚视界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占49%股份,对外投资付费频道集成平台鼎视传媒。
关停潮不可避免
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次时代系列付费频道停播,原因在于运营方经营出现重大困难,目前已经向主管部门提交停播申请。
实际上,在网络视频大发展的背景下,整个广电行业的生存危机日重,网络公司和电视台的日子都不好过。此前,包括亚视、华娱卫视、九江文娱频道、深圳法治频道已经纷纷停播。
而付费频道的日子似乎更不好过,现在标清付费频道每年的500万运营成本和200万左右的上星转发成本,而高清频道每年的运营费用在2000万左右,上星转发着在1000万左右,如果标清转高清,则投入将增加3倍,但是能带来3倍的收入增量吗?
现实的困境是,付费频道不仅需要承担高昂的节目制作费用和上星传输费、落地费,而且面向有线电视用户的“付费”销售也非常艰难。在高清化背景下,很多付费频道都没有财力和能力进行转型升级。有人说,付费频道不转高清是等死,但转了高清就是找死,这是一个何等无奈的死局。
相比较之下,网络付费视频业务却迅猛发展,甭管有没有吹的成分,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付费用户都已经超过2000万,全网付费视频用户超过5000万。
付费频道的现状是,虽然用户也还有5、6000万,一年的收入也有几十亿,看上去跟网络付费视频差不太多。但是网络付费视频是靠IP和灵活的体制机制一点点运营起来的,而付费频道很多时候连用户在哪里都不知道,也就是“连接”性不够,商业模式必然受限。
可以说,国内100多家付费频道节目商,90%以上存在生存危机,大部分付费频道都是靠着“历史积累”活着,靠小成本运营维持着,恶性循环导致节目制作水平越来越差。
弹药消耗完之后怎么办?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结局。付费频道的关停潮,大幕才刚刚开启!
回望历史
2003年是对我国付费电视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年,国家广电总局在这一年发布了《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广发办字[2003]1190号),对付费频道的开办和运营、节目要求、服务与监管等都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其中核心的要素包括付费频道对社会资本的开放,付费频道的播出落地环节需经由集成平台传输到地网,付费频道不允许播出广告等。
2005年7月4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发布《广电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申办及开播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已获准开办全国性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集成运营业务的单位,应在 2005 年 8 月底之前完成相关筹建工作,并向广电总局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开播、运营。”并提出建立播出运营情况报告制度。
在这期间,中数、华城、文广、鼎视传媒等付费频道集成运营平台相继组建,成为我国付费电视业务的主导力量。广电总局的相关政策基本确立了付费电视的发展框架,并在传统电视基础上,采用集成平台方式向各地数字电视平台进行付费频道的营销推广,整条产业链可以简述为:付费频道→集成平台→网络运营商→用户。
自从付费电视启动以来,付费电视频道已经从2004年的10几套发展到2014的120套以上,整个付费电视已经覆盖用户达到近3500万,收入也从零起点增长到目前的近60亿元。频道数的增加丰富了付费电视市场内容,给予了观众更多的选择。
说起付费频道,天盛是一个过不去的坎。2007年,天盛以5000万美元买下英超在大陆的3年转播权,当时计算中国3000万英超球迷中只要有1%订阅付费足球频道,天盛即可收回成本,但是后来事实证明直到2010年倒闭,其用户数也不到3万户,理想被现实无情击垮,这也被证明付费电视在中国失败的另一例证。
如此情形让付费频道商和广电网络都在反思,是否中国市场真的不适合做“付费”,用户真的不会为“付费”买单。
但视频网站在付费业务上的成功,证明并非不可为,而是怎么为。
问诊付费频道
1、产业
付费电视产业的行政化管制突出,市场化不足。付费频道、网络运营商、集成平台商按照5:4:1收益分配表面合理,但是集成平台与网络运营商都处于强势地位,位居产业链顶端的付费频道反倒处于弱势地位。比如集成平台一般与付费频道签署排他性协议,付费频道与集成平台合作后只能进入其渠道销售而不能再在其它平台发行,有线电视运营商则为了减少风险,一般采取保底分成模式,整个产业链风险都集中在付费频道这个单一主体上,显然是不合理的。在付费电视管制政策上,应该更多从促进市场竞争与“优胜劣汰”角度去构建管制框架,比如尝试付费频道与运营商的直接对接模式,缩短产业链条。
2、内容
作为观众角度,付费频道当时的商业模式和出发点,是要改变用户“千台一面”的现状,提供个性化的收视服务,但是从目前看来,能做出个性化内容的少之又少。从汽车栏目抓个典型例子,目前国内做汽车的几个频道,收视率为之惨淡,而反观大洋彼岸的BBC,其旗下的“TOP GEAR”汽车栏目受到了大多数中国观众的喜爱,刮起了一阵“追看”热潮,互联网点击率节节攀升。再看电视剧,STAR MOVIES热播的“行尸走肉”每周末播1集,都能让如此多观众流连忘返,如此证明,内容依然是国产付费频道的短板,一是受制于国内严苛的制度约束,二是节目商的制作能力和硬实力。上比不过央视的专业性,下比不过互联网的全面性。
3、营销
作为各省广电网络,这10年间落地付费频道50个以上的不在少数,通过不同的销售手段,单频道、打包、套餐等方式,用户订购的频道层次不齐。一是未订购频道的加密,导致受众群体不了解产品内容,不能先体验再订购,形成不了需求。二是订购的频道较为分散,不连续,几个频道之间会分隔几个黑屏,形成不了一种良好的体验。三是付费频道的细分市场很难找到,即便确定,也会因为各地广电网络的经营能力差别,而放弃这种低投入产出的销售模式。
4、合作
很多省网都在调侃,付费频道节目商每年只来一次,那就是收钱的时候,这导致了作为节目制作方,很少和销售渠道沟通,收集不到广电网络从用户那里了解到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全国各省的网络整合,已逐渐趋于一省一网,以前节目商可以从一个省的多家广电网络收取节目费,现在只能收取一家,这就促成了节目商希望涨价,而广电网络又希望控制成本,导致双方关系的更加趋于紧张。
5、趋势
反观广电网络,很多都在积极转型,增值业务已经从2006年前的单一付费频道业务逐渐转变为高清化、交互化业务为主流,更加促成了付费频道业务的边缘化。而大多数节目商并未思变,依然还在憧憬自己的未来。双方沟通的严重不足和前进步伐的不一致,导致合作关系弱化,广电网络作为渠道,推动付费频道信心已经严重不足,且付费频道占用频点资源,反而阻碍了高清频道的落地,这让广电网络更加视付费频道为鸡肋。
纵观国内付费频道市场,我们发现部分频道商已经求变,他们寻求在各省全网清流播出,并交纳落地费的反向方式,有了用户基础之后,其它商业机会就变成可能。
也有一些节目商开始规划商业链条,频道销售的费用和规模已经不是它所关注的事情,它更关注频道内容所带动的商业价值,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如钓鱼频道可以带动渔具的销售,也可以形成钓鱼圈子的文化和口碑效应。还有些内容商,顺应趋势,把直播内容分拆,在广电网络的点播平台形成专区,专区和直播频道组合销售,可以覆盖更多人群。
关注智能电视资讯网news.znds.com,任何电视资讯,尽在你的掌握!
近日,停中有业内人士向常话短说小编爆料,适合市场《时代出行》、大付道关《时代风尚》、费频付费《时代家居》、停中《时代美食》等4大付费频道(以下简称时代4频道)出现“饼图”画面,适合市场也就是大付道关通常说的停播。此外,费频付费搏击高清高清频道也已经停播。停中
据了解,时代付费系列频道由天津时代天创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制作播出,独立进行成本核算和项目投入,其中天津电视台占51%股份,北京新时尚视界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占49%股份,对外投资付费频道集成平台鼎视传媒。
关停潮不可避免
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次时代系列付费频道停播,原因在于运营方经营出现重大困难,目前已经向主管部门提交停播申请。
实际上,在网络视频大发展的背景下,整个广电行业的生存危机日重,网络公司和电视台的日子都不好过。此前,包括亚视、华娱卫视、九江文娱频道、深圳法治频道已经纷纷停播。
而付费频道的日子似乎更不好过,现在标清付费频道每年的500万运营成本和200万左右的上星转发成本,而高清频道每年的运营费用在2000万左右,上星转发着在1000万左右,如果标清转高清,则投入将增加3倍,但是能带来3倍的收入增量吗?
现实的困境是,付费频道不仅需要承担高昂的节目制作费用和上星传输费、落地费,而且面向有线电视用户的“付费”销售也非常艰难。在高清化背景下,很多付费频道都没有财力和能力进行转型升级。有人说,付费频道不转高清是等死,但转了高清就是找死,这是一个何等无奈的死局。
相比较之下,网络付费视频业务却迅猛发展,甭管有没有吹的成分,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付费用户都已经超过2000万,全网付费视频用户超过5000万。
付费频道的现状是,虽然用户也还有5、6000万,一年的收入也有几十亿,看上去跟网络付费视频差不太多。但是网络付费视频是靠IP和灵活的体制机制一点点运营起来的,而付费频道很多时候连用户在哪里都不知道,也就是“连接”性不够,商业模式必然受限。
可以说,国内100多家付费频道节目商,90%以上存在生存危机,大部分付费频道都是靠着“历史积累”活着,靠小成本运营维持着,恶性循环导致节目制作水平越来越差。
弹药消耗完之后怎么办?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结局。付费频道的关停潮,大幕才刚刚开启!
回望历史
2003年是对我国付费电视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年,国家广电总局在这一年发布了《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广发办字[2003]1190号),对付费频道的开办和运营、节目要求、服务与监管等都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其中核心的要素包括付费频道对社会资本的开放,付费频道的播出落地环节需经由集成平台传输到地网,付费频道不允许播出广告等。
2005年7月4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发布《广电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申办及开播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已获准开办全国性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集成运营业务的单位,应在 2005 年 8 月底之前完成相关筹建工作,并向广电总局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开播、运营。”并提出建立播出运营情况报告制度。
在这期间,中数、华城、文广、鼎视传媒等付费频道集成运营平台相继组建,成为我国付费电视业务的主导力量。广电总局的相关政策基本确立了付费电视的发展框架,并在传统电视基础上,采用集成平台方式向各地数字电视平台进行付费频道的营销推广,整条产业链可以简述为:付费频道→集成平台→网络运营商→用户。
自从付费电视启动以来,付费电视频道已经从2004年的10几套发展到2014的120套以上,整个付费电视已经覆盖用户达到近3500万,收入也从零起点增长到目前的近60亿元。频道数的增加丰富了付费电视市场内容,给予了观众更多的选择。
说起付费频道,天盛是一个过不去的坎。2007年,天盛以5000万美元买下英超在大陆的3年转播权,当时计算中国3000万英超球迷中只要有1%订阅付费足球频道,天盛即可收回成本,但是后来事实证明直到2010年倒闭,其用户数也不到3万户,理想被现实无情击垮,这也被证明付费电视在中国失败的另一例证。
如此情形让付费频道商和广电网络都在反思,是否中国市场真的不适合做“付费”,用户真的不会为“付费”买单。
但视频网站在付费业务上的成功,证明并非不可为,而是怎么为。
问诊付费频道
1、产业
付费电视产业的行政化管制突出,市场化不足。付费频道、网络运营商、集成平台商按照5:4:1收益分配表面合理,但是集成平台与网络运营商都处于强势地位,位居产业链顶端的付费频道反倒处于弱势地位。比如集成平台一般与付费频道签署排他性协议,付费频道与集成平台合作后只能进入其渠道销售而不能再在其它平台发行,有线电视运营商则为了减少风险,一般采取保底分成模式,整个产业链风险都集中在付费频道这个单一主体上,显然是不合理的。在付费电视管制政策上,应该更多从促进市场竞争与“优胜劣汰”角度去构建管制框架,比如尝试付费频道与运营商的直接对接模式,缩短产业链条。
2、内容
作为观众角度,付费频道当时的商业模式和出发点,是要改变用户“千台一面”的现状,提供个性化的收视服务,但是从目前看来,能做出个性化内容的少之又少。从汽车栏目抓个典型例子,目前国内做汽车的几个频道,收视率为之惨淡,而反观大洋彼岸的BBC,其旗下的“TOP GEAR”汽车栏目受到了大多数中国观众的喜爱,刮起了一阵“追看”热潮,互联网点击率节节攀升。再看电视剧,STAR MOVIES热播的“行尸走肉”每周末播1集,都能让如此多观众流连忘返,如此证明,内容依然是国产付费频道的短板,一是受制于国内严苛的制度约束,二是节目商的制作能力和硬实力。上比不过央视的专业性,下比不过互联网的全面性。
3、营销
作为各省广电网络,这10年间落地付费频道50个以上的不在少数,通过不同的销售手段,单频道、打包、套餐等方式,用户订购的频道层次不齐。一是未订购频道的加密,导致受众群体不了解产品内容,不能先体验再订购,形成不了需求。二是订购的频道较为分散,不连续,几个频道之间会分隔几个黑屏,形成不了一种良好的体验。三是付费频道的细分市场很难找到,即便确定,也会因为各地广电网络的经营能力差别,而放弃这种低投入产出的销售模式。
4、合作
很多省网都在调侃,付费频道节目商每年只来一次,那就是收钱的时候,这导致了作为节目制作方,很少和销售渠道沟通,收集不到广电网络从用户那里了解到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全国各省的网络整合,已逐渐趋于一省一网,以前节目商可以从一个省的多家广电网络收取节目费,现在只能收取一家,这就促成了节目商希望涨价,而广电网络又希望控制成本,导致双方关系的更加趋于紧张。
5、趋势
反观广电网络,很多都在积极转型,增值业务已经从2006年前的单一付费频道业务逐渐转变为高清化、交互化业务为主流,更加促成了付费频道业务的边缘化。而大多数节目商并未思变,依然还在憧憬自己的未来。双方沟通的严重不足和前进步伐的不一致,导致合作关系弱化,广电网络作为渠道,推动付费频道信心已经严重不足,且付费频道占用频点资源,反而阻碍了高清频道的落地,这让广电网络更加视付费频道为鸡肋。
纵观国内付费频道市场,我们发现部分频道商已经求变,他们寻求在各省全网清流播出,并交纳落地费的反向方式,有了用户基础之后,其它商业机会就变成可能。
也有一些节目商开始规划商业链条,频道销售的费用和规模已经不是它所关注的事情,它更关注频道内容所带动的商业价值,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如钓鱼频道可以带动渔具的销售,也可以形成钓鱼圈子的文化和口碑效应。还有些内容商,顺应趋势,把直播内容分拆,在广电网络的点播平台形成专区,专区和直播频道组合销售,可以覆盖更多人群。
关注智能电视资讯网news.znds.com,任何电视资讯,尽在你的掌握!
相关文章
香港莱特维健NMN受破费者热捧,再次联手万宁妄想线下千亿市场
香港做作瘦弱品牌莱特维健,推出抗衰逆龄黑科技莱特维健NMN10000以来,除了线上入驻京东国内、天猫国内等各大线上主流平台,激发销售热潮之外,7月10日正式上岸香港万宁门店。据清晰,莱特维健与万宁早已2025-04-09美国太空公司蓝色起源的载人火箭新谢泼德号载着6名旅客进入亚轨道空间观光
美国太空公司蓝色起源的载人火箭新谢泼德号载着6名旅客进入亚轨道空间观光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东网:美国太空公司蓝色起源BlueOrigin)的载人火箭新谢泼德号,上周六4日)上午载着6名旅客从2025-04-09- Eidos Montreal的动做冒险游戏《漫威银河保护队》已达到新的收止里程碑。正在里背Xbox One, Xbox Series X/S, PS4, PS5战PC收止一年多后,其玩家数量终究冲破82025-04-09
- 铁挨的流量,流水的网白,从抖音同款到淘宝带货,“电商+直播”那一形式无疑成了2019年互联网最闪烁的名词。正在单十一与单十两的狂热氛围与带货主播的光环减持下,它仿佛有着化陈旧陈腐为奇同的力量。 【进进2025-04-09
2021年「年度亲选」POY奖与破费者互联,助力企业不断睁开立异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睁开,凭证经济妨碍阶段实际,中国当初正处于经济睁开的“着落——不断妨碍”阶段,正在进入“高额公共破费阶段”,这象征着现阶段将是一个破费的新时期,居夷易近破费将在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凭证2025-04-09- Fami通公开新一周11/7~11/13)日本游戏硬硬件销量,《放射兵士3》持绝十周第一,正在日份累计销量达333万+,新出售的《皇家骑士团 更逝世》战《索僧克已知边疆》浚上榜,《战神:诸神傍早》第三2025-04-09
最新评论